精彩小说尽在星球小说!手机版

星球小说 > > 历史的今天(李煜李璟)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免费阅读无弹窗历史的今天李煜李璟

历史的今天(李煜李璟)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免费阅读无弹窗历史的今天李煜李璟

秦之楚 著

其它小说完结

秦之楚的《历史的今天》小说内容丰富。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:历史研究学习,历史学习,历史研究 历史演绎,历史故事,历史论文。 历史上的今天,以历史上的今天去展开情节

主角:李煜,李璟   更新:2025-05-02 14:55:59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历史上今天一月三日1868年1月3日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月3日(农历1867年12月9日),日本明治维新。

1868年1月3日,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“五政复古”诏书,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。

19世纪中叶,一向奉行“锁国政策”的日本,遭到美、英、法、俄等国的侵略,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。

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,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。

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,开展“倒幕”运动;中下层武士、商人、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投入了“倒幕”斗争。

就在1月3日这一天发动了政变,由明治天皇召开有倒幕派皇族公卿,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会议,宣布“五政复古”,恢复天皇亲政、废除幕府,成立新的中央政府,并责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交出领地和财产。

1月6日夜间,德川庆喜逃往大阪、集中兵力反扑。

内战爆发。

1月底,倒幕军在京都附近击败幕府军队,德川逃往江户。

2月,天皇组织了讨幕军,由于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积极配合,倒幕军终于打败了比自己数量大3倍的幕府军,德川庆喜被迫投降,倒幕派取得了胜利,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新政府。

明治天皇废藩置县,将全国划为3府72县,消灭了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,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,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,自此以后,由明治天皇主政,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。

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作“明治维新”。

板垣退助板垣退助,一般人公认他是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始祖和日本立宪政治的先驱。

日人称他为宪政的"神样",并在帝国议会堂内为他竖立铜像,甚至日本今日通行的百圆钞票,还印上他美髯翩翩的肖像,使他永为世人所怀念。

拓展一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有何历史意义答案与解析(1)确定了学习世界的教育改革基本方针(2)颁布了普及教育的改革法令(3)积极发展师范教育(4)到先进的欧美国家考察学习(5)重视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(6)严格积极地选派留学生(7)到欧美国家聘请教师(8)为日本现代化和工业化创造了条件,特别为日本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。

拓展二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‌ ‌‌一是日本通过军事扩张首接侵略中国,导致民族危机加深;二是刺激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效仿日本进行政治改革。

‌一、首接军事侵略与主权丧失‌甲午中日战争(1894-1895)‌明治维新后,日本推行“富国强兵”政策,军事实力迅速增强。

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,清朝惨败后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,赔偿2亿两白银,并允许日本在华设厂,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。

‌早期的侵略试探‌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己显露扩张野心:1874年以“琉球漂民事件”为借口出兵台湾,迫使清政府赔款。

1879年吞并琉球(今冲绳),改设冲绳县。

二、间接推动中国改革思潮‌戊戌变法的首接刺激‌明治维新的成功使康有为、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效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。

1898年戊戌变法明确提出“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”,试图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自强。

‌与洋务运动的对比反思‌中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期进行,但仅学习西方技术而未触及制度变革。

甲午战败后,中国知识界认识到“中体西用”的局限性,开始转向制度层面的改革探索。

‌历史启示:‌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,其系统性改革(如中央集权、殖产兴业)为日本现代化奠定基础,而中国的保守性改革则加剧了落后局面。

这一对比成为近代中国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重要参照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

京ICP备2025119515号-27